Artists of “Creation for Freespace: Choreographer & Composer Lab” will stage final productions of the new works on 13-16 September 2018. Here the composers and choreographers share their inspirations and stories behind their works.
對不少人而言,舞蹈就是由肢體律動構成的一連串動作,配合音樂呈現,但 西九文化區的舞蹈演出「ON VIEW:HONG KONG」卻為觀眾帶來嶄新體驗
為了促進舞蹈創作、研究及發展,西九文化區與芬蘭三家舞蹈機構──Dance Info Finland, Zodiak – Centre for New Dance 及 Dance House Helsinki攜手合作,推出為期三年的「國際創意交流──香港x芬蘭」計劃,安排兩地藝術家互訪
今年2月12日,WE Dance「舞.會」以舞蹈嘉年華為這個公共參與計劃暫時畫上句號。不難想像,要策劃與統籌這個大型計劃,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主管(舞蹈) 陳頌瑛 (Anna) 肯定忙得不可開交,即使計劃告一段落,後續工作仍然持續
數月來追訪參與「WE Dance」的不同表演團體,眨眼這個大型舞蹈盛會已來到最終篇。在今個月第二個星期日(2月12日),我有幸可以趁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湊熱鬧參加這個活動。在12度的低溫下,最後我們卻滿頭大汗離開……
在西九文化區「自由約」的開放舞台上,邀請觀眾一同起舞。要是你在場,也會應邀一起舞動身體嗎?
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團隊今年10月邀請了台灣編舞及新媒體藝術家蘇文琪和視覺藝術家吳季璁來港主持《新作論壇》,透過一系列的工作坊,與一眾本地編舞、舞者、新媒體藝術家、藝評人、電影製作人及學生等,探索多媒體與舞蹈創作的關係及互動
眼前的Jenny和國華,一位是花甲婆婆,另一位是輪椅使用人士;他們都是舞者,跳舞時,舉手投足間所綻放的光采,以及眼神所流露的專業精神都跟專業舞蹈家別無二致 。原來只要有心,舞蹈亦非如此觸不可及
年僅13歲的凃穎(Ashley)正值揮霍青春的好年華,她便選擇落力揮著手臂、踮著腳尖,跳出自己的天地──只要有心,勿論甚麼年紀,其實你也可以
一連五日的工作坊,大家面對過不同問題、進行了不同思考,包括「在新媒體的應用下,身體的角色有否轉化?」等等,工作坊聚焦於「新媒體」(New Media),那麼主持人眼中的「新媒體」,到底又是甚麼?